我們時常會在媒體上經常看到經濟學家、市場顧問、政治預言家和有洞察力的心理學家在預測未來的股市漲跌,但我們都知道一個基本的規則就是:如果當您不能預測正確,那就得要經常不斷地去預測它。
這個現象在金錢的領域中更容易被一個成功的預言所迷惑, 事實上,一切有關錢的事情都是人類行為的表現。亦即一切金錢世界的預測即是對人類有關行為活動的預測,媒體上許多的分析師在人類社會當中被需要的原因,往往不是他們認真的分析報告,而是觀眾對未來行情未知恐懼的寄託對象,而這樣的角色猶如祭司在戰亂中帶領群眾成為的精神指標,至於能不能帶你上天堂或是住套房也完全不是祭司說了算,當然也跟祭司的預測毫無關係。
股票市場就像人類情緒的巨大發動機,股價的漲跌是由於投資人們的樂觀擔心,或是害怕的程度來取決,有些無形的情緒並非如預測者所說的是能夠量化或是用數據分析的,而許多的股票數據一直以來也都呈現多空混雜的狀況,這都是很正常的,此時考驗的是對於事件的比重判斷,但不管多麼篤定還是需要尊重市場,讓自己留有一份餘地,畢竟預測所牽涉的不可未知變數實在太多了,加上預測時又會剛好陷入主力所鋪設好想讓你走的思維路徑中。所以要對這種令人驚愕又複雜的事物做出可靠且篤定的預測,其實反而是驕傲自大的。
忽視一切在金錢世界中的預言,因為那是由人類欲望所形成的語言,沒有人能對未來產生確切的概念。當然,我們都好奇未來將發生什麼,而且我們都會對未來感到憂慮,但是為了逃避憂慮而依靠預言實則是相當危險的,當然如果投機成功而您又發現自己處於計劃之中,那就不妨持有下去,但保持客觀與容錯率是股市的生存之道,有人稱這樣的舉動叫做對市場謙卑,但去除過多的擬人化,看清事物的本質,對於投資將會有更為清晰的認知,雜念不清除,何以生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