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許多知名汽車產業都宣布將在某個時間點內,停止燃油車的生產,試想看看,全球這麼多的燃油車在未來都將全部更新一遍,就可以知道未來碳中和的市場將會有多大。但許多人覺得所謂的碳中和概念不就只是全球暖化的議題或是空氣汙染的制約而已嗎?但其實不然,對於商業來說有些人已經嗅到了未來的商機。
我們要知道當世界在劇烈改變時,任何一次財富的暴增靠的都是時代的產物,任何一次階層的跨越都是靠紅利去的推動的,所以這與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先以全球來說,中國為世界碳排放的大國,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我們如果以個人平均碳排放量來看的話,美國為中國的三倍,所以用歷史累積計算,造成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發達國家,因為他們已經從工業發展跨越出來,成功後再來抵制開發中國家,運用碳中和來壓制其他國家,其實也算是國際手段之一。
在未來要運用其他能源來取代碳排放最大的發電設備,就必須研發其他替代能源,包括風力,水力,太陽能等。而中小企業的話,未來企業與工廠都將需要制定碳指標,沒有碳指標是無法營業生產的,所以未來企業除了資產負債表以外,因該還要有一個碳資產表,也就是當碳指標不夠用時,要不你就停產,要不你就要去買指標,所以所謂的碳減排技術,碳吸收技術都將會是企業所需要面對的。
而至於個人,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將有一個碳資產與碳帳戶,可以讓你去做買賣,所以我們的任何碳行為都將會影響到你的碳資產,比如造樹建林,節約用電,搭捷運都會降低你的碳指標。你開車,搭公車,開冷氣你的碳指標將會升高,所以當你的碳指標不夠用時你就必須去跟別人買,所以形成所謂的碳交易市場,這樣的市場是全球企業與個人都必須參與的,可想見這個市場將會比現今的證劵市場還要大。
碳中和在未來將成為另一次的產業革命,也是一次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也是在衝突的人類世界中,孕育出的共識商機,也是未來能夠致富的機遇,所以讓方向看得透一點,努力也才有價值,期望有更美好的未來,創造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