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27)自十月以來受疫情影響,廠區數次出現抗爭事件,嚴重影響鴻海產能,尤其又是發生在素有「蘋果城」的富士康鄭州園區。全盛時期有30萬名生產人員的鄭州廠,在事件發生過後,稼動率始終難突破7成,導致鴻海必須拉上深圳廠應急支援,但即便如此,先前產能依舊無法追得上需求,拖累蘋果的股價的同時對自身的也產生了影響,但經過時間的緩衝,產能似乎有逐步提升的跡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鴻海目前尚未重返全盛時期的產能,但已較事件發生的10月及11月提升不少,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也表示,鴻海的產能已逐步跟上需求,蘋果官網也顯示在美中各地的iPhone 14 Pro系列手機等待天數約一至兩週,部分機型或顏色門市甚至已有現貨供應。
即便產能已逐步恢復,但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的報告仍預測,受到中國嚴峻的疫情影響,可能產生的勞動力短缺在未來依舊有可能困擾著中國的供應鏈,明年1月至3月的iPhone總出貨量估年減22%至 4700萬支,受此影響,外資昨日(29)賣超鴻海1.94萬張,致使鴻海股價在11/14日後盤中再現2位數股價。
(圖片來源:財經新報)
除此以外,另一利空消息則是鴻海的高階iPhone獨家代工地位已出現動搖,蘋果希望分散供應鏈已非新聞,因此集邦報告指出,蘋果已找上立訊精密,將分食高階iPhone組裝生產的大餅,對鴻海無疑將造成衝擊。
中國的立訊精密加入高階iPhone生產的消息自然是一大打擊,不過鴻海其實仍保有一定優勢,由於目前蘋果的策略希望能夠將擴大海外生產據點,尤其是中國以外的生產點,而鴻海在印度已佈局蘋果全系列產品的生產,立訊精密現階段在中國以外的生產佈局還未能趕上鴻海,而地緣政治因素也讓立訊短期內裹足不前,鴻海即便面臨挑戰,但應該還不至於失去優勢地位。
(封面圖來源: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