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受到馬斯克旗下「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通信在俄烏戰爭發揮功用,台灣政府也積極引進投資,希望打造本土衛星通訊供應商,這是完全合理且值得稱許的一步。
去年10月馬斯克在twitter一文提到:建議「把台灣設為特別行政區」納入中國管轄,以降低台海緊張情勢,此言論一出引發許多人不滿。而我們知道習近平不允許星鏈計畫在中國執行,意味著一旦兩岸爆發衝突,台灣根本無法指望 Starlink的衛星像在烏克蘭戰場一樣提供適時的支援。台灣從烏克蘭的抗戰經驗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示,Starlink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俄羅斯去年2月底進攻烏克蘭,持續摧毀並癱瘓烏克蘭的通訊和網路設施。但有了馬斯克捐贈Starlink天線給烏克蘭的「義舉」,不僅讓烏克蘭得以扭轉戰局,如今還能組織反攻。
從俄烏戰爭中證實,Starlink的低軌道衛星能在戰場通信上,效果勝過所有軍用通訊。大部分通訊衛星採用離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大型衛星,涵蓋範圍大,但可供每一用戶使用的頻寬卻較小;Starlink衛星離地只有550公里,涵蓋範圍小,卻有低延遲、頻寬大的好處。Starlink實現戰場無所不在的通訊,無論是砲火支援或者無人機攻擊,都發揮以往戰場未見的即時效果。一位烏軍士兵就可以透過Starlink上傳目標影像,傳到砲兵指揮官經過加密的群組聊天室,再決定由哪裡實施砲擊。
俄國軍方雖不乏鎖定並干擾衛星傳輸的裝備,但Starlink訊號太強,要成功干擾並不容易。直接將衛星擊落如何?不只俄羅斯、中國大陸和印度都有這種可摧毀衛星的飛彈,但Starlink目前在軌道上有3,335顆衛星,且以一周20顆的速度增加中,打掉幾顆也無濟於事。
Newsight觀點:
如今面臨的現實是,台灣無法仰賴單一一家衛星供應商提供服務,至於國家太空中心規畫服務可能需要好幾年才能開始營運。正如台灣延長實施一年兵役,要花上五年才能補足2019年以來服役4.5個月的役男,即使教召也無作戰能力。台灣決心自行建立低軌道衛星,終究算是在鞏固國防上有了對的起頭,總是聊勝於無。
或許有人對台灣低軌衛星企業的全球市場競爭力,抱持懷疑態度。但就戰略考量而言,建立自有的衛星網,還有編列國防預算來保全軍事通訊,有戰力上的長遠價值。而鴻海(2317)也正布局低軌衛星通訊、計劃未來發射業界第一顆低軌衛星,如果未來建立低軌衛星網,不僅能在戰爭、天災發生時產生韌性,對未來在車聯網或商業應用上,也蘊含極大的潛在商機。這也是一種「藏兵於民」,無形中更加提升了所謂關鍵設施的國防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