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每日新聞

2023年無人機飛航管理將上路,這是有必要,還是多此一舉?


2023-01-11 / 郭冠廷
字體大小:

台灣無人機產業逐步起飛,如果將2022年視為台灣無人機產業發展元年,那麼今年將是台灣邁入無人機飛航管理(UTM)的新階段。如何確保整體空域內飛航安全、促進空域有效運用,也是無人機產業重要的課題。


許多民眾在戶外活動時,常常發現無人機在頭上盤旋,一方面擔心無人機安全嗎?會不會忽然掉下來?另一方面也懷疑無人機是否空拍了什麼?有沒有侵犯自己的隱私權。面對各式無人機越飛越多、越飛越高,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無人機的飛安顧慮呢?


根據交通部數據,目前全台有將近四萬架無人機註冊,在政府將無人機列為交通科技產業發展重大政策後,根據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市場研究預測,全球無人機市場自2017年至2021年,年複合成長率達29.8%,交通部推估2030年台灣無人機產值將可達新台幣394億元(約14.1億美元),更帶動投資270億元、創造9000個就業機會。並於今年開始力推一定重量的無人機上都將裝置遠程身分識別系統(Remote ID),一旦無人機超過限制活動的空域,或闖入有人機(一般民航機、軍機)的飛航安全管制區,就能立刻協調處置。


什麼是Remote ID
「就像是戰鬥人員的兵籍牌,也像台灣黑熊的頸圈發報器,有助於未來大量無人機在400呎以下低高度空域飛行時,可以作為識別及管理的依據。」例如,無人機執行物流運送工作,憑藉Remote ID就可清楚明瞭其位置、姿態、速度等飛航軌跡資訊;若無人機在空中出現不尋常的舉動,地面執法人員也能快速連結無人機和操作人,進一步判定無人機是否以犯罪意圖性的方式操作,就可在必要時採取適當行動。


Remote ID的成本有多高?
無人機製作成本一定會增加,但就像過去政府強制規定新車要加裝胎壓偵測器,為了安全考量,法規訂了就必須去做。舉美國為例,早期一架無人機加裝Remote ID大約花費600美元,等於新台幣兩萬多元,非常昂貴,若是新的無人機內建Remote ID,成本就含在購買價格裡,也會提高無人機售價。


Remote ID成本下降,並非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看好無人機市場前景,政府去年7月就整合了台灣燃料電池材料、數據通訊、無人機應用等領域,共10家產研機構,包括中光電智能機器人(5371)、中興電(1513)、田屋科技、台灣希望創新、宇嘉通信、東元電機(1504)、新普科技(6121)、雷虎科技(8033)、鐙鋒綠能科技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共同成立「燃料電池與無人機整合聯盟」,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搶攻新商機。


Newsight觀點:
國際民航組織(ICAO)目前對無人機的管理僅發布概念性文件,還沒有細部實施標準及技術規範,民航局接下來的任務,先著重補足有關空域管理及Remote ID技術。目前無人機管理涉及民航局和地方政府,雖然法規禁止無人機飛行超過400呎(超過需要特別申請許可),但又區分開放活動的綠區屬於地方政府管轄,禁飛區及航空站或機場四周由民航局管理,權責劃分複雜,而且民航局的業務本來就只管有人機,內部沒有專責管理無人機的單位,地方政府也是同樣情況,以致無人機闖入禁飛區,時有所聞。


可參考英國、德國的作法,由政府和無人機相關業者共同成立公司,就像台北悠遊卡公司一樣,政府出資51%、客運相關業者出資49%,由民間協助政府管理無人機的審驗、申請、認證執照及飛安維護等,這樣效率比較高;同時,台灣無人機未來若要參加國際性組織或聯盟,為了避免政治爭議,由民間公司出面,減少官方色彩,會比較容易和國際接軌。


Share



【最新文章】



【延伸閱讀】



NewSight是一個追求思辨與獨立思考的財經新聞網站。
我們的團隊希望在資訊爆炸、真假訊息充斥的現在,整合國際財經的最新消息讓投資人能迅速了解最新的國際局勢、提供投資的決策依據。

合作公司 | 啟發投顧 總機:(02)2382-0566 (02)2389-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