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股票市場的投資人,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簡稱PE)是每個投資人都會學習的基本面指標之一,但所有指標都會有各自的盲點,因此就會再衍生出不同的指標幫助投資人選股,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席勒本益比就是其中之一。
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PE10)又稱周期調整本益比(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簡稱CAPE)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提出,傳統的本益比及席勒本益比公式為:
由此公式可看出,本益比象徵在當前股價條件下,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回本,因此本益比愈低,同時也代表相對的EPS愈高,自然是更好的投資選擇,但本益比亦非萬能,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S&P500指數,在2009年1月,達到123的高峰,但當時的S&P500指數已自2007年腰斬,本益比持續攀高的原因便在於所有企業的獲利能力下滑的幅度更加嚴重,此時的本益比無疑宣示股市泡沫化,不可再進場,但自此之後股價便反彈回升,此時其實才是進場的最好時機,那如果我們看席勒本益比呢?會發現此時的席勒本益比卻是在數十年來最低的13.3水平,表示值得投資。
一般的EPS公式簡單明瞭,如果一間公司已相當成熟,並且獲利穩定就相當適合使用EPS進行分析,但缺點是沒有考慮通膨因素,短期內可能容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而席勒本益比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陷,並且同時分母的時間跨度大,因此能夠衡量長期的未來報酬,但同樣的席勒本益比也有自身缺陷,十年的時間長度代表無法用來衡量短期,難以作為短線當沖的依據。至於席勒本益比的數值,可以在multpl這個網站查詢到,比如現今的S&P500指數的席勒本益比為28.79,仍然遠高於歷史平均值的16.99。
圖片來源:multpl